在“双碳”目标与电价市场化的双重驱动下,中国工商业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用电挑战——传统能源成本攀升、绿电转型压力激增、国际碳壁垒高筑。如何在保障生产经营稳定的同时,实现绿色资产积累与能源成本优化,成为企业决策者的核心关切。彩弘锦产业集团基于多年能源服务经验,推出“3.9年送电站”合作模式,为工商业用户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路径。
一、破解用电困局:从成本焦虑到资产增值
对于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,电力成本常年占据经营开支的15%-30%。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,电价波动风险陡增。此外,受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的落地影响,出口企业亟需提升绿电使用率以应对碳关税压力。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——EMC合同能源管理虽能降低初期投入,但长达25年的合作周期,往往让企业陷入犹豫不决。
彩弘锦的“3.9年送电站”模式,在于重构合作逻辑:企业以零投入锁定用电成本,通过固定合作周期免费获得光伏电站所有权,并独享后续20-30年的发电收益。这一模式既不会产生风险,又将绿色资产转化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增值项。以1兆瓦屋顶光伏项目为例,传统EMC模式下企业25年总收益约450万元,而彩弘锦模式通过资产提前确权与收益周期压缩,可实现超1500万元的综合收益,增幅达233%。
二、模式内核解析:双方共赢的能源革命
这一模式的运作内容包含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企业零成本入场
企业仅需提供合规屋顶资源,彩弘锦全额承担电站建设、设备采购及运维管理。合作期间,企业按改造前电价支付电费(如原电价0.8元/度,合作期内仍按0.8元/度支付),既不增加成本负担,又能规避电价上涨风险。
第二阶段:全生命周期运维
为确保电站高效稳定运行,彩弘锦构建了贯穿设计、建设、运维的技术保障体系。首先是设备选型,高效组件、光伏逆变器等设备均选用国际/国内头部品牌;其次是保障运维,通过彩弘锦自研平台进行7×24小时云监护,每日巡检,消除安全隐患,定期清洗,呵护“光伏蓝”,部分项目还将部署光伏机器人。
第三阶段:电量达标即转让
当企业累计消纳电量达到约定阈值(通常对应3.5-5年周期),彩弘锦以1元象征性价格将电站所有权转移至企业。光伏电站所有权及此后20-30年发电收益100%归属企业。
在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的交汇点上,彩弘锦“3.9年送电站”模式正在重塑工商业能源消费的底层逻辑——它不仅是电价锁定的风险对冲工具,更是企业积累绿色资产、突破碳关税壁垒的战略选择。当屋顶光伏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,一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能源民主化浪潮已然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