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
我向DeepSeek询问了10个可能是目前
能源行业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
我给它的定位是
能源行业10年以上资深从业者
对它的唯一要求是
大白话
回答我的问题
让我们看看它的回答
Q1:2025年了,你觉得国内能源行业的现状如何?
1.转型加速,但传统能源仍是“压舱石”:非化石能源(如风、光)装机量已超过火电,但煤炭、油气仍承担保供重任。例如,火电在电网调峰中不可或缺,而煤化工用煤需求激增。
2.新能源“内卷”严重:光伏、储能等行业竞争激烈,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盈利承压。比如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,部分企业已开始专利战自保。
3.政策驱动明确:《能源法》落地推动新型能源体系,绿电交易、容量电价等机制逐步完善,但市场化改革(如现货电价波动±40%)仍需磨合。
4.技术瓶颈待突破:氢能储运、高端储能材料依赖进口,钙钛矿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尚需时间。
【大白话】简单来说,像减肥的中年人,身体(传统能源)还在扛饿,但已经开始吃沙拉(新能源)。光伏风电猛如健身教练,但电网调峰还得靠煤电这个“备胎”。绿电交易像拼多多砍价,政策使劲推,但企业还在算小账。
Q2:你认为自己的出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有哪些?
1.效率提升:AI可优化电网调度(误差<3%)、预测设备故障(提前72小时预警),降低运维成本40%。
2.替代重复岗位:如数据录入、基础巡检、标准化客服等低技能岗位可能被AI接管。
3.加速技术迭代:例如AI材料计算将电池研发周期从5年缩短至2年,推动固态电池等突破。
4.商业模式重构:绿电交易、虚拟电厂等依赖AI算法,未来可能催生“能源算法产品经理”等新岗位
【大白话】我是一个 “卷王工具人”:让电网调度像导航软件躲拥堵,让火电厂巡检工下岗(改去盯无人机监控),顺便逼着工程师学Python(不会代码的只能去拧螺丝)。
Q3:在你的帮助下,工商企业将如何实现低碳转型?
1.用能结构优化:
l安装屋顶光伏+储能,例如工业园区“光储充”一体化可节约电费30%。
l购买绿电(2025年绿证交易或超2亿张),降低出口碳关税风险。
2.节能改造:
lAI智能控制空调、空压机等设备,平均节能15-20%。
l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碳排放,自动生成减排报告。
3.循环经济:
l余热回收、废料资源化(如钢厂煤气制氢),降低物耗成本。
l参与光伏组件回收(2025年回收率或超95%),打造闭环供应链。
【大白话】其实就“三招”:一是屋顶种太阳(光伏+储能)省电费,比薅羊毛还狠;二是买绿证当赎罪券,应付欧盟碳税(不然出口货贵过爱马仕);三是AI控空调,温度调低1℃省的钱够老板多发年终奖。
Q4:在你的驱动下,能源行业将如何进行商业创新?
1.能源即服务(EaaS):
l企业可租用储能系统,按需付费,无需自建。
l综合能碳服务商提供“节能+绿电+碳管理”打包方案。
2.资产证券化:
l新能源电站REITs规模或达5000亿,降低投资门槛。
3.跨界融合:
l钢铁厂配套制氢,既降碳又卖氢赚钱。
l数据中心与电网联动,用负荷调节赚补贴
【大白话】尽快掌握这些“骚操作”:一是充电宝租凭,工厂不用买储能,像租充电宝一样随借随还;二是卖电送碳分,买我家电,送你碳积分兑星巴克(资本版蚂蚁森林);三是钢厂养氢爹,高炉废气制氢,既降碳又赚外快(废气变茅台)。
Q5:因你的出现,能源行业哪些岗位可能会被替代?
1.低技能重复岗位:
l数据录入员(AI自动采集电表数据)。
l基础巡检员(无人机+AI图像识别替代人工)。
2.标准化服务岗:
l传统客服(AI语音处理80%基础咨询)。
l文档处理员(AI生成标准化报告)。
3.初级技术岗:
l简单设计绘图(AutoCAD插件自动出图)。
l基础仿真模拟(AI算法替代人工试算)
【大白话】最高危的职业就是一切“表哥”“表姐”,AI比你精准、比你全面、还比你快。
Q6:因你的出现,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将如何变化?
1.新增岗位:
l储能AI训练师:标注数据、优化算法模型。
l虚拟电厂架构师:设计AI调度系统。
2.技能升级:
l传统工程师→数据化工程师:掌握Python、TensorFlow等工具。
l运维人员→人机协作专家:能解读AI建议并决策。
3.核心抗替代能力:
l跨领域整合(如“电气+AI+政策”)。
l复杂场景决策(如极端天气下的电网调度)
【大白话】要“活下去”,就要当“六边形战士”。懂点技术,毕竟不会敲代码的工程师≈不会用智能手机的爷爷奶奶;会吹点牛,能把“虚拟电厂”讲成元宇宙的猎头都抢着要;还得能背锅,AI预测错了得有人背锅(手动狗头)。
Q7:面对AI带来的快速变化,能源行业的政策和监管可能会如何适应?
1.数据安全与共享:
l建立能源数据标准(如电网、油气数据互通),打破“孤岛”。
l强制AI算法透明化,避免“黑箱”决策(如电价预测模型)。
2.碳市场衔接:
l绿证与碳配额互通,企业可用绿电抵扣排放。
l动态调整碳价,防止AI套利(如利用价差囤积配额)。
3.伦理与就业保障:
l设立AI伦理委员会,审查算法偏见(如绿电分配公平性)。
l传统能源岗位再培训(如煤矿工人转光伏运维)
【大白话】两手抓!既要给AI戴紧箍咒,保证算法决策必须能解释(不能当算命先生),又要给下岗工人发糖:煤矿工转行装光伏,政府补贴培训(挖掘机技术哪家强?)
Q 8:2025年是否建议入行能源行业?
建议入行,但需选对方向:
l推荐领域:
1.新能源技术:钙钛矿电池、氢能储运(未来5年复合增速20%+)。
2.能源数字化:虚拟电厂、碳管理平台(人才缺口超50万)。
3.国际化岗位:东南亚光伏EPC、欧洲储能项目(需英语+技术)。
l慎入领域:
传统火电设计、煤炭开采(政策压制+盈利下滑)
【大白话】这些闭眼冲:选氢能(未来版加油站站长)、搞储能(新能源的菜鸟驿站)、跑海外(去非洲装光伏,回来直接当总监);这些绕道走:煤炭、火电设计(参考BB机维修专业)
Q 9:能否预测一下未来的能源行业和电力市场?
1.电源结构:
l2030年风光装机或超30亿千瓦,占比超50%。
l煤电装机降至35%以下,但容量电价保障其“备胎”收入。
2.电力市场:
l现货电价波动加剧,AI辅助报价成标配。
l负电价常态化(风光过剩时贴钱送电)。
3.新兴趋势:
l绿氢成本降至15元/kg,替代工业焦炭。
l核能小型堆商用,供电偏远地区
【大白话】剧本已写好:电费过山车,中午光伏多到免费送,晚上靠煤电涨成刺客价格;氢能要下乡,西北制氢送到广东,比送快递还快(顺丰氢能专线);核能迷你化:海岛用上充电宝大小的核电池(流浪地球版南孚)
Q 10:能否给能源行业新人一些实用建议?
1.学硬技能:
l跨学科知识:如“光伏+储能+电网”系统设计。
lAI工具:掌握Python、机器学习基础(哪怕非程序员)。
2.跟紧政策:
l研究《能源法》、地方补贴(如广东储能补贴0.5元/kWh)。
l关注碳市场动态(如欧盟碳关税)。
3.积累经验:
l主动参与沙戈荒基地项目(风光储一体化)。
l轮岗基层(如电厂运维→碳资产管理)。
4.建立人脉:
l加入行业协会(如中电联、光伏协会)获取资源。
l参与“能碳圈”等平台,链接上下游
【大白话】记住三句话,多给技能叠Buff、混圈比干活重要、抱紧国企爸爸大腿(私企可能活不过光伏价格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