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,建立一批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。
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的建设,已经从“加分项”,转变为“硬指标”。这意味着我国的工业体系正迈入深度脱碳的新阶段。
工厂和工业园区,既是“经济压舱石”,也是“降碳主战场”。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碳排放压力很大。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必须改造园区和工厂。
推进零碳化不仅是履行气候承诺的关键路径,也是掌握全球产业链主动权的重要抓手。以绿色低碳水平为特征的绿色竞争力,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和国际贸易规则。绿色、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是工业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,工业脱碳势在必行。
当前,全国已有多省份印发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的地方评价标准及奖励政策。四川省2025年计划建成20个近零碳园区;安徽省计划到2027年力争5个以上零碳产业示范园区;上海市计划2025年创建零碳园区5家;浙江省计划2025年建设市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10个、绿色低碳工厂400家。
不同省市的建设路径各有差异,但普遍聚焦能源利用、产业发展、技术创新、管理升级等内容。以四川省为例,《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》,提出了“四川零碳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(试行)”,包含7部分内容,分别为:清洁能源规模利用、绿色低碳产业培育、绿色低碳技术支撑、智慧能碳系统建设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、生态固碳和碳汇开发。
彩弘锦产业集团目前建设有一套成熟的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建设方案,可提供碳排查、方案编制、工程实施、智慧运营在内的全栈式服务,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追踪体系。
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:
1.能源系统优化:涵盖建筑节能改造、生产工艺优化、设备能效提升、清洁能源替代等,实现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;
2.智能微网建设:包含光伏建设、储能建设、充电桩建设、微电网AI管理平台建设等,实现源网荷储充动态匹配;
3.能碳管理闭环:以绿电交易补充可再生能源缺口,以碳资产开发与交易抵消残余碳排放,虚拟电厂参与电网需求响应。
运营阶段,则通过智能微电网平台,完成源网荷储充全能源节点的可视化管理、碳排放的实时监测、负荷优化管理、能效异常的自动预警、碳资产的自动交易、智慧电力托管等工作。
彩弘锦智能微电网数字孪生平台
彩弘锦虚拟电厂平台
工业主体对零碳改造可能存在“成本恐惧”,而实际上,零碳转型至少会给工业主体带来四重价值。一是用能成本直降,国际竞争力提升;二是获得政策补贴,如各类国补、省补;三是突破国际贸易壁垒;四是提升ESG评级,赋能企业形象。
彩弘锦采用的“零投共盈”模式也在进一步降低园区、企业的零碳转型门槛,彩弘锦全资开展采购、建设、运维工作,企业无需投入成本、无需部署人力,即可绿色转型,获得收益分成。
零碳改造并非成本负担,而是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、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全新机遇。在“双碳”目标倒计时的背景下,“绿色生产力”正在成为比土地、劳动力更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。
参考资料:
1.《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》(2025年3月6日)
2.《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(试行)》(2024年5月13日)
3.《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(2022年12月8日)
4.《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(2024版)》(2024年5月28日)
5.中国环境《国家定调!零碳工厂建设提速,企业如何抢占先机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