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10点,重庆大渡口万达广场的霓虹渐次熄灭,屋顶的光伏矩阵也开始等待下一个黎明。它们在白昼吸收阳光转化为电力,为商场的电梯、空调与照明提供能量支撑。这座年客流量超百万的庞然大物,正在完成从“能耗巨兽”到“阳光电厂”的蜕变。
这不是孤例。2025年,全国已有大量的购物中心启动光伏改造,甚至接入虚拟电厂。当商业地产告别“交电费时代”,转而向电网出售富余电力;当消费者在光伏幕墙构建的星光大道下自拍打卡;当屋顶光伏成为招商手册里的ESG加分项……这场始于屋顶的能源革命,正在重构商业综合体的价值逻辑。
彩弘锦产业集团深度参与的商业光伏浪潮,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答案:在土地资源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,商业综合体不需要额外占地,只需唤醒沉睡的屋顶空间,就能将阳光变为真金白银的现金流、低碳转型的通行证和客流增长的催化剂。
一、商业综合体的能源困局
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能耗“巨兽”,其空调、照明、电梯等系统日均耗电量可达数万度,电费成本占总运营支出20%-30%。随着2025年国家工商业电价全面市场化改革推进,传统用电模式已难以为继。与此同时,住建部《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》明确要求新建建筑需强制应用可再生能源,在双重压力下,屋顶光伏成为商业综合体破解成本与合规难题的最优解。近年来,彩弘锦和万达广场的合作印证了这一趋势,彩弘锦在重庆、广东等多地,与万达广场均合作建有光伏项目。商场不需要任何投入,即可建设光伏项目,获得电价优惠,将闲置屋顶转化为持续产生现金流的“绿色发动机”。
二、光伏赋能商场的三重价值
对商业综合体而言,光伏至少能带来三重价值。
一是经济价值,光伏的度电成本远低于电网电价低,如配置储能系统,更可以通过光储协同、谷充峰放等方式,使综合电价成本再度降低。部分项目还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、绿证销售,甚至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等,获取额外收益。
二是品牌价值,消费者调研显示,80后、90后群体更倾向选择具有绿色标签的商业场所。不分商业综合体还在商场内部创新推出的“光伏发电可视化大屏”,实时展示减碳数据与等效植树量,提升商场日均客流量提升,增强消费者好感度。
三是技术价值,彩弘锦的智能微电网平台,可实现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、空调系统等设备的智能联动,同时实时可视化获知各设备的发电、用电情况,供电稳定性更高,用电更安全。
目前,领先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光伏发电,而是尝试打造光储一体的微电网项目,或接入虚拟电厂,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。如今,商业综合体,正在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者,转型为城市新型电力系统的参与者、绿色商业生态的构建者。一步步逐“绿”而行,“碳”索消费新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