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双碳”目标与能源成本攀升的双重驱动下,电缆制造企业正迎来一场能源革命。
一、能源转型成为电缆行业的必然选择
电缆制造作为电力密集型产业,传统能源依赖已难以满足低碳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双重需求。“新能源”和“数字化”,正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钥匙:光伏发电可对冲峰时电价压力,储能系统可通过“削峰填谷”实现全天候成本优化,微电网、虚拟电厂等技术赋予企业能源自动化调节能力,既能抵御电网波动对精密设备的影响,又能通过绿电溯源满足国际供应链的ESG认证要求。行业头部企业多已完成光伏、储能等项目改造。
二、山城电缆的能源创新实践
近日,彩弘锦产业集团与重庆山城鸽皇电缆(集团)有限公司合作的智能微电网项目正式并网。项目建设有分布式光伏和储能柜,同时接入了彩弘锦的智能微电网平台和虚拟电厂平台,既可以实现源、网、荷、储的协同联动,让每一度电都清晰可溯:光伏电力优先直供产线,余电存储于储能装置,在电价高峰时段释放价值,极端情况下更能无缝切换离网供电,守护生产连续性。
有通过接入虚拟电厂平台,让山城电缆的能源资产被赋予双重身份:既是稳定生产的“压舱石”,又是参与电网调峰的“生力军”。这种“自发自用+动态响应”的模式,让企业从被动缴纳电费的“消费者”,转型为能源市场的“价值创造者”。实现微电网内部决策和虚拟电厂云端调度的有机协同。
三、看不见的“电网”,看得见的未来
这座隐形“超级电站”的威力已渗透至每个生产环节。全厂区覆盖的光伏矩阵源源不断输送绿电,储能装置如同巨型“充电宝”随时待命,智能微电网管理平台则像智慧大脑统筹全局。在这里,电力流动轨迹被精确刻画,成本控制与绿电消纳形成闭环,甚至车间照明用电与重型设备的能耗差异都纳入优化算法。
这种“源网荷储充”全链条的数字化掌控,不仅让山城电缆获得远超行业平均的用电自由度,更为电缆制造企业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树立了新的样本。当生产线与光伏逆变器同频共振,当储能电池与电缆挤塑机协同运作,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已不再停留于口号,而是化作度电必争的实战突破。
彩弘锦与山城电缆的合作,为电缆行业描摹出更具象的碳中和路径。屋顶光伏是起点,储能系统是支点,智能平台是撬动全局的杠杆。“微”电网有“大智慧”,织就实体经济的绿色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