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,一场以“零碳”为目标的转型正在各地的产业园区悄然发生。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,零碳园区是指通过系统性的规划、技术和管理手段,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“近零”水平,并具备进一步达到"净零"条件的园区。这不仅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,更是园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![]()
为什么要建设零碳园区
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“建立一批零碳园区”,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作出部署。这一系列顶层设计背后,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。
从国家层面看,园区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,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将加快能源绿色转型,引导产业深度脱碳。对园区自身而言,这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。通过建设零碳园区,可以显著提升园区竞争力,吸引更多高质量企业入驻。
政策支持力度空前。国家不仅明确了零碳园区的建设标准和重点任务,更提出了具体的资金保障措施,包括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建设,鼓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,以及政策性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支持。这套组合拳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零碳园区带来的多重价值
建设零碳园区绝非仅仅为了满足政策要求,它能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。
最直接的是经济效益。通过能耗监测与节能改造,园区可以大幅降低用能成本;而数字化平台则能实现更精细化的能源调度,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。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,该园区在实现工业产值持续上升的前提下,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。
更重要的是战略价值。零碳园区将成为园区招商的金字招牌,特别是在全球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增多的背景下,园区内的企业可以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,有效破除贸易壁垒。同时,园区ESG评级的提升,将帮助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。
![]()
如何建设零碳园区
建设零碳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科学规划、循序渐进。彩弘锦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实施路径。
首先从降低基础能耗入手,通过全面的能耗监测与针对性的绿色节能改造,夯实能效基础。接着调整能源结构,将单一的供能方式转变为多源供能,大幅提高新能源占比。然后重点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,通过建设微电网,灵活调度内部资源,确保绿电发得出、用得好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购买绿电等方式,实现新能源用电占比达到100%。最后,对剩余碳排,通过碳捕捉/封存技术和生态碳汇等方式进行中和,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这一过程需要从三个维度协同推进:在能源供应侧使用清洁能源,在使用侧实现调峰需求响应,在用电实体侧推动节能增效。彩弘锦通过智能微电网AIoT平台进行协同管理,实现发、输、变、配、用全流程的一体化、智能化管理。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建设光储协同供能闭环,打造“微电网+虚拟电厂”智能调度系统,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高频长效运维机制等。这些措施共同确保了零碳园区建设的可行性与持续性。
零碳园区的建设不是终点,而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。随着越来越多园区加入零碳行列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片绿色园区,更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。对于率先布局的园区而言,零碳转型将帮它们在未来赢得先机,而对整个社会来说,一幅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缓缓浮现。

